干旱区废弃矿山的四种仿生境生态修复模式

在干旱区,废弃矿山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为了修复这些土地,笔者团队试图进行了一系列植物栽植模式探索。今天,就带您看看四种笔者认为可行的干旱区废弃矿山仿生境生态修复模式。

1、 起伏地形藏风蓄土栽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利用地形改造来改善生态环境。在废弃矿山的地形上塑造高低起伏的土丘,并将它们连贯起来。这种独特的地形设计有着重要意义。起伏的地形能起到藏风蓄土积水的作用,在风力强劲的干旱区,减缓风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为植物生长创造稳定的环境。

完成地形塑造后,在坑底进行换土栽植。坑底相对低洼,土壤和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这里适合栽植像白刺、沙拐枣等耐旱、耐风沙的植物。白刺根系发达,能够牢牢固定土壤,同时还能适应坑底相对贫瘠的土壤环境;沙拐枣则以其快速生长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环境中迅速扎根,为荒芜的矿山增添一抹绿色。


2、 崖壁挡墙防风栽植模式

第二种模式聚焦于矿坑的崖壁挡墙。最好选择垂直西北主要风向的崖壁,在其下方进行栽植。西北风强劲的干旱区,崖壁就像一个巨大的挡风板,为植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

随着时间推移,崖壁下会逐渐蓄积土和雪。这些蓄积的土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基质,而雪在融化后则成为珍贵的水资源,极大地有利于植物成活。在这里,盐生草和猪毛菜是理想的植物选择。盐生草能够适应干旱区高盐碱的土壤条件,猪毛菜则凭借其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在崖壁下茁壮成长,形成独特的植物群落,逐渐修复受损的生态。

3、 水沟冲积扇栽植模式

第三种模式借助了水的力量。通过挖掘排水沟或者利用天然水沟,将周边区域的水引入矿坑,形成冲积扇。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泥沙和矿物质在冲积扇区域沉淀下来,使得这里的土壤相对肥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在冲积扇和水沟两侧,栽植梭梭和木本猪毛菜等植物。梭梭是干旱区的“生态卫士”,它的根系极其发达,能够深入地下十几米获取水源,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木本猪毛菜同样具有耐旱、耐风沙的特性,与梭梭相互配合,在冲积扇区域构建起稳固的生态防线,随着植物的生长,冲积扇区域将逐渐被绿色覆盖,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4、 蓄水坑环形栽植模式

最后一种模式是利用矿坑地形打造蓄水坑,这是对干旱区珍贵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蓄水坑能够收集雨水和其他水源,为周边植物提供稳定的水分供应。

在蓄水坑周边,模拟类似自然环境,环形栽植不同植物。坑底有水的地方种植芦苇,芦苇是水生植物中的佼佼者,它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为一些小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丰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往上一层栽植柽柳和黑枸杞,柽柳耐旱、耐盐碱,黑枸杞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最外围种植梭梭,梭梭强大的耐旱能力和防风固沙作用,能够保护整个蓄水坑周边的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四种干旱区废弃矿山仿生境生态修复栽植模式,是按照自然规律的修复的探索。它们从不同角度解决了干旱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地形、风沙、水源和土壤等难题。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来源:格山生态

注:以上做法是仅是笔者的探索,仅供参考。

推荐关注


发布于 2025-02-25 07:30:47
收藏
分享
海报
64
上一篇:韩英夫 等 |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的制度检视与立法完善——以物权登记为视角 下一篇:辽东地区金矿床成因与资源潜力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

    微信号: 后台设置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添加微信
    复制成功
    微信号: 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