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 | 面向碳中和的中国国土空间优化与减排增汇实践路径
当前,碳中和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中。在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优化通过提升物质空间质量和功能空间效率,不仅满足了人类需求,还显著减少了人类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展现出强大的减排增汇潜力。因此,将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管理领域,通过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手段保障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并探索国土空间优化的减排增汇路径,成为赋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总的来说,学者们前期开展了大量低碳国土空间优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如何从定性视角充分释放国土空间优化的减排增汇潜力仍需进一步梳理。首先,国土空间碳中和目标的概念有待明晰;其次,国土空间优化与碳中和之间的逻辑关系尚未明确;再次,国土空间优化的减排增汇机理与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有待挖掘。国土空间优化既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高碳锁定的着力点,亟需将碳中和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过程,夯实国土空间减排增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基于此,本文以“概念明晰—机理剖析—路径探索”为研究主线,在厘清国土空间碳中和概念内涵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剖析国土空间优化与碳中和的逻辑关系与减排增汇机理,并总结凝练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为国土空间优化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已刊发于《经济地理》2024年第9期,现摘其主要观点,与读者分享。
(原文请至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结合《巴黎协定》、IPCC系列报告中碳中和的定义以及各国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概念内涵有以下特点:①碳中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概念基本等同于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或温室气体净零排放。②碳中和的实施主体可以是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等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部门、领域。③碳中和实施对象是人为而非自然,排放和移除都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干预。④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包括碳减排和碳移除,且针对增量而非存量,大气中已经存在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纳入碳中和考量。由于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双重载体,且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复合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场所,国土空间碳中和成为国家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概念。国土空间碳中和,即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以优化物质空间结构和提升功能空间效率为重点,通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手段实现人为碳排放量与人为碳移除量平衡的过程。国土空间碳中和行动涉及包括土地资源在内所有自然资源的利用管理,在对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重在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约束和优化,并且需要突出国土空间的人为开发、保护、利用过程及其关联效应,通过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减少碳排放并增加碳汇。
国土空间碳核算是国土空间碳中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基于已有研究和统计资料的集成,2019年中国国土空间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约98亿~103亿t,因人为直接或间接碳移除约6.1亿~6.7亿t(图1)。①从碳源看,城镇空间的人为碳排放占比约为85%,农业空间碳排放占比约为5%,因国土空间利用方式变动造成的碳排放占比约为10%。②从碳汇看,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人为直接或间接干预消除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0.2、0.8和5.5亿t。至2060年,预计通过植树造林、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等手段,将农业空间、生态空间每年的碳移除量增加至10亿t左右,利用工程性碳捕获、封存、封存(CCUS)技术每年封存5亿~10亿t 二氧化碳。若想实现国土空间碳中和目标,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必须减排80%以上。由此可见,国土空间碳中和目标时间紧迫且任务艰巨。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图1 中国国土空间碳排放和碳移除分解
在碳中和目标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土空间优化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是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碳中和目标也为国土空间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赋能国土空间的低碳转型,强化了国土空间优化减排增汇的生态要义(图2)。一方面,国土空间优化的战略性、系统性充分适应碳中和目标的复杂性,有效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广泛且深刻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性变革,涉及资源利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聚焦能源转型、产业优化、技术进步、土地整治、生态保护等多项措施。通过国土空间优化,集成整合能源、产业、技术、土地、生态等各领域的碳中和行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能源转型、产业优化、技术进步、土地整治、生态保护等过程,系统性地指导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标有效赋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向绿色低碳方向升级,这对国土空间优化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碳中和目标为国土空间优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生态文明与低碳理念需融入城镇、农业、生态等空间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的整体布局优化过程之中,促进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与碳中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从而实现减排增汇的国土空间格局。同时,碳中和目标也为国土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中的碳失衡现象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图2 国土空间优化与碳中和的逻辑关系
国土空间的规模、结构和强度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碳源空间规模并增加碳汇空间规模,统筹功能设施农业生态布局结构,促进产业和能源利用低碳化转型,从而实现碳排碳汇的总量、布局、效率控制,促进全域国土空间的低碳化发展(图3)。由此,国土空间优化可以有效统筹碳排和碳汇过程,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1
国土空间规模优化
国土空间规模优化,可以借助“三区三线”中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明确各类空间的发展需求,协调碳源和碳汇用地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控制城镇空间的碳源规模,提升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碳汇能力,从而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总量控制。首先,以碳收支平衡为约束,通过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城镇空间规模和建设用地总量,明确碳中和目标下城镇开发的上限。其次,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整治违法侵占的耕地,并对零散破碎的耕地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空间的碳汇能力。最后,生态空间作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需清除低效用地,同时加强对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空间的保护与修复,显著提升生态空间的碳汇能力。
2
国土空间结构优化
国土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功能设施配置、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用地结构,可以构建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体系,实现减排增汇的目标。首先,应采取系统性思维推进绿地公园、湿地公园和生态绿道等生态节点和廊道的建设,形成连贯的生态网络和碳源碳汇融合的空间格局。其次,构建紧凑型、功能多样的城镇空间结构,协同道路体系与交通组织的优化,减少交通出行带来的碳排放。同时,推动农村生活空间的集聚化发展,优化农业种植与养殖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低碳化转型。最后,通过合理配置各类生态用地,增加高碳汇区域的比例,优化森林结构,显著提升生态空间的碳汇能力。
3
国土空间强度优化
国土空间强度优化,通过技术创新或工程手段,对国土空间的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进行干预,实现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低碳化运行,以提升单位空间的碳排放效率和碳汇效率。一是引导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从技术驱动、政策引导、环境规制等方面促使产业结构进行低碳化改革,推动高能耗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低碳型、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二是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逐步实现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结构优化组合;三是通过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挖掘生态要素的碳汇潜力,维持并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进而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效率。
图3 国土空间优化的减排增汇机理
国土空间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遵循减排增汇的实践逻辑,以此统筹各类空间及用地的合理配置。一是构建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行动途径。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国土空间优化,需在规划的指导下,通过规划准备、编制、实施和监督的全流程,推动碳排放与碳汇的精细化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路径,强化对国土空间碳元素的认知,实现碳源碳汇现状和规划的空间可视及过程管理,进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减排增汇监督与评价机制。二是构建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城镇空间优化应聚焦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以破解高碳锁定效应,具体包括打造紧凑的城市形态、优化交通设施与路网结构、引导产业空间布局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等。在农业空间方面,应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目标,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提升农业空间的生态涵养功能。对于生态空间,应基于“增量、提质”的思路推进低碳优化,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全要素保护与治理,对功能受损的生态用地实施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三是构建国土空间优化的调控机制。通过深化区域间的协作协调机制,制定具有区域公平性的差异化国土空间优化路径,并明确碳中和目标区域的分工体系及权责。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碳汇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等碳补偿手段探索惠益分享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机制,识别并协调多元主体利益与国土空间优化的冲突点,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
国土空间优化是解决国土空间失序、土地利用低效、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能源转型、产业优化、技术进步、土地整治、生态保护等过程,系统性地指导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亟需将碳中和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整治修复等过程,夯实国土空间减排增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当前中国国土空间碳排放远远高于碳汇,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迫且任务艰巨。在碳中和目标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优化成为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碳中和目标也为国土空间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赋能国土空间的低碳转型,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减排增汇的生态要义。通过提升物质空间质量和功能空间效率,国土空间优化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降低人类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显著的减排增汇效应。依托国土空间优化与碳中和的内涵剖析、关系识别,提出构建低碳国土空间规划行动途径、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优化的调控机制,搭建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今后的国土空间优化与碳中和研究,应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低碳目标传导体系,完善国土空间优化的减排增汇量化标准,探索“落地”的低碳国土空间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优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少剑 教授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青年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2019年以来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及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0余项,研究方向为城镇化生态环境效应、国土空间减排增汇、低碳国土空间优化等。
高爽 博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减排增汇、低碳国土空间优化。
点击关注
我们一起,携手共创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美好未来
素材来源∣《经济地理》2024年第9期
文题∣面向碳中和的中国国土空间优化与减排增汇实践路径
作者∣王少剑,高爽
设计制作∣张晓悦
责任编辑∣赵丹丹
审核统筹∣吴 卫
推荐阅读
-
1635万元!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运维公开招标
-
一图读懂丨《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探析
-
1月1日起,《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正式施行,赶紧来了解
2024年9月27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全国省级层面首部关...
-
一图读懂 | 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北京市地方标准《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分类标准》
-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
专家谈: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
-
未来城市及其规划探索的“杭州样本”
-
基于“双评价”的市县级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技术方法探讨
-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域总图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