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ON建设 | 深圳:TIM的概念认知、模型构建和智能应用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构建全域覆盖、动态更新、权威统一、三维立体、时空融合、精度适宜的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erritory Information Model,简称TIM),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数字底座,助力孪生互动的数字国土空间构建。深圳市充分利用已有基础,从概念认知、模型构建和智能应用三个方面开展了TIM构建的相关实践。
概念认知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TIM是由物理、社会和数字三元空间共同组成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动态汇聚、融合、关联三元空间产生的各类要素信息所形成的有机综合体,是数字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全空间表达、态势动态感知、跨尺度衔接、长时序追踪、全周期贯通、全要素关联、自适应演化七大特点。
模型构建
深圳市结合已有基础,采用“物理空间建模-要素吸附底板构建-社会要素空间化-全要素关联集成”四步走策略开展TIM构建与实践。
物理空间建模
物理空间建模指的是基于统一、海陆一体化的三维时空基准体系,汇聚融合城市物理空间各类要素信息形成的全域国土空间数字化表达,主要包括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城市级实景三维等基础地理数据。深圳市于2019年完成全域范围优于5cm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工作,并于2024年完成第二轮全域更新,目前正在探索从地面走向空中、地下、海洋的全空间表达方式。
要素吸附底板构建
要素吸附底板是链接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核心载体。地、楼、房构成人类活动区域物理空间的基础骨架,既是城市物理空间的核心载体,也是承载人类各种社会行为活动的核心载体。因此,深圳市整合土地、建(构)筑物、房屋数据形成地楼房主题库,作为吸附各类社会信息的统一底板。

社会要素空间化
空间落图工具是各类非空要素吸附至要素底板的关键手段。深圳市自2006年起,陆续印发了《深圳市统一空间基础网格》、《社会治理要素建筑房屋属性分类编码规范》等系列标准,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建筑编码及统一地址编码规则,实现了全市各管理参照物信息的精准落位以及与各管理层级和责任主体衔接。目前已形成了基于空间坐标、地名地址、空间编码、业务编码等多种方式的空间落图工具,实现各类要素向空间载体的吸附。
全要素关联集成
为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提升空间治理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建立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除了惯常的空间关联、时间关联之外,业务关联尤为重要。
基于业务流程的关联旨在建立数字化的业务联动网络。深圳市秉承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在线化的原则,通过业务事项化、事项在线化(全流程网办)、业务网络化(基于业务事项编码关联)三个步骤,实现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类事项的全流程网办。在此基础上,围绕建设项目构建“项目码+业务事项码+空间码”的一码体系,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建设项目一张图”,实现建设项目从空间论证到用地预审与选址、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核实验收等全周期跟踪。

基于要素周期的关联旨在以要素为载体贯通规划、实施、现状全生命周期信息,实现对要素演变及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与监测。深圳市以龙岗区为试点,通过建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唯一标识,联合公共基础设施主管部门串联规划、实施及现状信息,形成了动态更新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生命周期一张图。
基于业务规则的关联旨在建立数字化规则从而推动数据向知识的转变。深圳市以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传导管控为试点,构建了传导管控要素谱系,针对每项要素推动数据和传导指标监测预警规则的标准化,利用指标、模型系统构建数字化规则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指标的监测预警。
智能应用
TIM作为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数字底座,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场景提供支撑。
在线辅助编制场景
基于规划项目范围自动从TIM抽取规划编制所需的底板数据,提高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嵌入规划现状分析评估各类指标模型,支撑对规划范围内现状问题的快速诊断。
在场辅助审批场景
TIM为规划会商提供了丰富、高质的数据,通过加载统一核查、供需测算等分析工具,推动规划审批决策向“用系统汇报,用数据决策”模式转变。
数字传导管控场景
以传导管控要素为载体,贯通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数据,实现规划传导要素的动态监测、及时预警,支撑深圳市规划土地一盘棋管理。
下步计划
TIM作为基础性工程,其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深圳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 TIM 模型的优化与完善:
一是坚持持续优化TIM模型。紧密围绕应用场景需求,通过丰富要素、强化要素关联等手段,持续迭代优化 TIM 模型的构建工作。
二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 TIM 的深度融合路径。结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搭建,积极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TIM模型自动化构建,同时探索 TIM 模型作为高质量语料反向赋能人工智能建设。
三是协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构建工作,积极探索市、区两级TIM模型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编辑:陈平
初审:赵蕾
推荐阅读
-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内涵认知与指标体系构建
-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管一体化”框架与实现路径
-
(资料)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案例汇总
1、张家口市市辖区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草案公示)https://rsj.zjk.gov.cn/content/clientD...
-
浅品《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进展》《中国土地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中一些可借鉴的分析图
-
基层国土空间规划执法,得强化“五个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执法关乎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关乎民生福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近年来,“多规合一”改革深入推进,确...
-
【地理学报】1976—2021年日本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趋势
-
CSPON建设 | 武汉:要素化、全息化、智慧化的TIM构建思路
-
专家解读 | 新版国土空间总规明确五大国家中心城市
-
央视解读 | 22个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全部获批,规划什么?怎么规划?
-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内涵认知与指标体系构建
-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管一体化”框架与实现路径
-
(资料)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案例汇总
1、张家口市市辖区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草案公示)https://rsj.zjk.gov.cn/content/clientD...
-
浅品《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进展》《中国土地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中一些可借鉴的分析图
-
基层国土空间规划执法,得强化“五个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执法关乎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关乎民生福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近年来,“多规合一”改革深入推进,确...
-
【地理学报】1976—2021年日本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趋势
-
CSPON建设 | 武汉:要素化、全息化、智慧化的TIM构建思路
-
专家解读 | 新版国土空间总规明确五大国家中心城市
-
央视解读 | 22个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全部获批,规划什么?怎么规划?
-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理论内涵认知与指标体系构建
-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管一体化”框架与实现路径
-
(资料)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案例汇总
1、张家口市市辖区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草案公示)https://rsj.zjk.gov.cn/content/clientD...
-
浅品《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进展》《中国土地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中一些可借鉴的分析图
-
基层国土空间规划执法,得强化“五个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执法关乎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关乎民生福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近年来,“多规合一”改革深入推进,确...
-
【地理学报】1976—2021年日本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趋势
-
CSPON建设 | 武汉:要素化、全息化、智慧化的TIM构建思路
-
专家解读 | 新版国土空间总规明确五大国家中心城市
-
央视解读 | 22个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全部获批,规划什么?怎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