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评估案例

图书简介

01


在2005~2007年开展1010座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基础上,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煤炭、核工业、有色、冶金、黄金、化工、建材七大工业部门评估专题组,从485座具资源潜力矿山中筛选出262座矿山,编制《中国主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评估案例》,主要包括每个矿山的交通位置图、地质图、剖面图和预测资源量估算图等图件,以及矿山企业概况、成矿地质条件及前期工作基础、预测区地质依据、预测资源潜力及社会经济意义、勘查工作建议等内容,作为危机矿山专项接替资源勘查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

本书是我国矿山勘查开发工作的一个标志性总结成果资料,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可供矿产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开发、自然资源规划等科研院所从事矿床地质专业研究及相关人员参考。

前   言

02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为科学、有序地部署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国土资发〔2004〕204号),2004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国土资发〔2004〕107号)工作。调查矿种为煤、铀、铁、锰、铜、铝(土矿)、铅、锌、钨、锡、钼、锑、镍、金、磷及优质石墨、纤维石膏、涂料级高岭土等。调查矿山范围为国有(包括国有控股)矿山企业所持有采矿许可证的中型及其以上生产建设规模的矿山(井)。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矿山概况,矿山保有储量及其保证程度评估,接替资源潜力评价及工作部署设想方案。各矿山在调查内容的基础上,编制并提交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报告。

为保证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安排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项目,项目起止时间为2004~2007年度,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参加单位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以及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承担具体调查工作的1010个矿山企业和有关地勘单位。

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从2004年开始实施,到2007年结束,历时三年多,分三批圆满完成调查工作,累计调查矿山1010座。调查过程中,项目各课题组或专题组做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编写了调查工作方案和有关技术要求,编写了调查工作培训教材,组织开展了相关技术培训;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原国土资源厅(局)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关部门组织大约1.5万名各类有关技术人员,投入总经费约1.3亿元,完成了1010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编制了合格的资源潜力调查报告,并对调查报告进行了审核把关,对本省份的调查成果进行了综合和汇总,提交了分省份的调查矿山资源潜力评审意见(评估综合报告)和评估汇总报告;组织煤炭、核工业、黑色金属(冶金)、有色金属、黄金、化工和建材七类矿种(组)的108位资深专家(表1),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进行了三轮以上的矿山调查报告审核与资源潜力评估,形成各分类矿种(组)的调查矿山资源潜力评估综合报告;建立了矿山调查报告、矿种(组)评估报告、分省汇总报告等数据库;组织开展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矿业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和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究。

调查工作严格按照《我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方案及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调查报告内容详尽齐全,资料准确可靠,资源潜力评估的依据合理充分,为《纲要》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开展国有大、中型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调查成果部署开展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充分证实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截至2007年4月30日,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中国核工业集团总计汇交调查报告863份,调查矿山1010座,矿种包括《纲要》规定的18个矿种及各省份相关优势矿种共计30个(表1)。经过专家评估,具有不同程度危机的矿山632座,具有资源潜力的矿山485座(其中具有资源潜力的危机矿山466座),经评估拟部署接替资源勘查矿山358座。

表1 各工业部门评估组分工一览表

以上调查综合汇总成果详见本系列丛书之二—《中国主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研究》。

本书是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危机矿山矿集区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综合”项目(20089953)下设的综合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其前期工作基础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我国主要固体矿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项目(编号:200511042)和原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我国主要固体矿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项目(2003年12月~2005年12月)。

在2008年前完成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评估汇总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项目组委托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牵头,组织六大工业部门评估专题组,在原调查报告评估工作基础上,从485座具资源潜力矿山中筛选出262座矿山(图1),编制本书稿,文稿和图件由各工业部门专题组拟编及初步绘制,部分图件交由北京长地好友制图技术中心和北京星图地信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缩编与清绘,全部文图集于2010年底完成,原计划付之出版,供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原拟定的“二期工程”部署参考。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本书一直未能面世。原则上,本书矿山调查资料截止时间为2005年12月31日,调查评估资料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数据及图件资料补充修改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中国主要调查矿山案例分布略图

由于调查报告的编制单位来自各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引用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版本、部门管理文件及文献资料等来源渠道不同,引用的大地构造学派及成矿理论也有所差异,各类图件内容及数据格式不统一等,在全书统稿时做了相应修改处理,相关说明如下:

1)由于调查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大部分为不便于公开的内部资料,因而各章节矿山汇总文集均没有列出参考文献,有兴趣的读者可根据编制调查报告单位及前期工作基础中涉及的地质勘查单位(简称地勘单位)检索相关文献资料。

2)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工业部门地勘单位历经多次机构改编,很多地勘单位只有简称,或者出现隶属上级单位差异,以当年从事施工的大队一级地勘单位为准。

3)由于地层单位对比和沿革引用来源不同,以及不同工业部门(如煤炭)或不同省份地层表等差别,不同矿山文集中可能出现诸如震旦系/南华系、二叠系三分(如龙潭组、山西组)、华北煤层编号名称差异,以及同一成矿区带或矿田内地层单位标注及时代差异,考虑到各类读者阅读本书材料时可能还需要核对该矿山的其他来源文献资料,在符合出版要求前提下,统稿时尽量保留原矿山调查报告中相关地层单位及标注习惯。

4)各类图件以调查报告内主要图件缩编为主,突出矿山地质勘查特色内容,相关图例及标注尽量按《GB/T 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修改,但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及对比参考,也尽量保留原矿山图件中常用的图例及标注习惯。

5)原则上,每个矿山图件应包括交通位置图、地质图、剖面图和预测资源量估算图4张图,但由于调查报告中原图内容或MapGIS/AutoCAD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图件缩编难度各异,部分矿山图件不一定齐全。如有兴趣查看更为丰富的相应矿山(床)图件,建议读者尽量对照参阅本丛书之三———《接替资源勘查中构造及找矿模型结构分析》和之六———《危机矿山典型矿床总结研究图册》。

6)矿山所处的Ⅰ~Ⅲ级大地构造单元归属采用2013年潘桂棠等按板块构造学说编著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划分方案(叶天竺等,2014),同时保留调查报告中引用的地质力学构造体系、槽台(多旋回)学说划分的Ⅲ级以下构造单元。

7)因时过境迁,原稿“矿山企业概况”中根据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估算尚可服务年限数据目前意义不大,统一改用矿山资源危机程度替代,即资源严重危机(<5年)、资源中度危机(5~10年)、资源轻度危机(10~15年)、资源尚无危机(>15年)(吕古贤等,2004)。

8)部分矿山评估结论中勘查工作类别或找矿依据类别是指根据矿山危机程度、前期工作基础、预测区地质依据、预测区地质工作程度、预测区矿业权属、预测区资源潜力、预期成果的社会经济意义、国民经济需求等8项评估原则,将调查矿山的找矿依据划分为Ⅰ~Ⅴ类,分别为依据充分(可批量部署主要工程)、依据较充分(仅能部署部分年度工程)、依据一般(暂时无法投入工程)、依据不清、依据不足等,本书所有矿山均属前两类找矿依据类别。上述8项评估原则亦是本书各类矿山评估工作的技术要点。

9)有关地质专业术语变更如黏/粘、碳/炭质泥岩、矽/夕卡岩等尽量按出版要求统一修改标注。本书与前期已出版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案例》(吕志成等,2014)、《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物探找矿百例》(刘士毅等,2013),均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三项重大目标任务(简称“矿山调查”、“接替资源勘查”及“找矿方法推广应用”)的具体落实工作案例汇总。

通过后两本书介绍的各个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施工、物化探方法试验及异常验证等具体案例的工作成效和经验教训,可以了解本书相关矿山找矿预测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评估成果的可信度等。限于篇幅,本书将各矿山(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尽可能简略,如需要了解相关数据资料及图表内容,可参阅《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总论)》(叶天竺等,2014)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各论)》(叶天竺等,2017),以及本丛书之二《中国主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研究》至之七《矿产地质调查新方法作业参考书》相关书籍。

尽管与本次调查评估同时或稍后部署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工作在矿山深边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找矿突破与进展,其中部分具有重大或重要找矿进展的矿山,由于编写调查报告时提供的资料不够充分或者其他原因而被列入前述的勘查工作类别Ⅳ~Ⅴ类,从而未能在本书体现,确有些遗憾。

但考虑到当时调查评估主旨是以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危机)矿山/典型矿床剖析实例来带动这些矿山(床)边部及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因此,本书尽可能将大部分矿山调查报告中提供的各类预测区特别是一些矿山(床)边部及外围预测图件列出,揭示了以老(危机)矿山为核心的矿集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要探寻矿山接替资源是需要更多的智力、体力及财力投资与风险评估,从而体现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风险的高智慧技能探索活动,这正是本书值得进一步挖潜与魅力显现的亮点之处。

本书系集体劳动成果,前后参考本书编写人员详见前述表1和各章节结尾标注的调查报告主要编写单位及评估汇总人员。参与本书最终阶段图文编汇及统稿人员有:韦昌山、叶天竺、陈美英、周尚国、方维萱、李文良、姚超美、郎涛、严光生、吕志成、舒斌、薛建玲、赵克荣、骆华宝、李腊梅、周圣华、陈梦熊、黄转盈、张会琼、王玉往、卿敏、雷时斌、高同德、李友良、熊军、董方浏、颜廷杰、李玉龙、王保良、郑大瑜、艾树勋、胡达骧、彭修银、周伯桃、蔡锦辉、陈兴华、白杨、齐昕、范娇、张惠玉、栾俊霞。此外,钱大都、刘士毅、余中平、宋丽娟、李敬霞、赵财胜、张志、刘军、陈燕琼、杜家茂、刘义勤等还参与了前期矿山调查报告的培训材料编写与讲解、汇交材料收整、数据图表汇总、事务协调等项工作。

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及汇总工作得到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有关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及原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钟自然、刘连和、彭齐鸣、于海峰、王军、徐静、杜清坤等的大力支持、精心组织和指导。感谢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原国土资源厅(局)、矿山企业、地勘单位等在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特别是省级地质勘查处及组织矿山调查的有关部门等;感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在专业矿种调查报告汇总过程中所提供的各方面便利和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和各职能处室为矿山调查汇总工作顺利实施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原国土资源部汪民副部长对矿山调查的研究工作进展极为关注并多次给予指示,在此深表谢意。最后,特别向参与本次调查汇总工作的有关领导、专家及工作人员深表谢意!

本书编纂成稿后,特邀请本创新研究团队的部分专家学者进行审阅,他们提出了大量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特向为本书编辑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相关人员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遗憾的是,本书中部分矿山由于资源枯竭无法安排接替资源勘查而相继关闭,而部分矿山深边部经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及后续的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工作出现了矿体分布及资源量增储等方面有很大变动等,基于此,本书仅作为我国矿山勘查开发工作的一个标志性总结成果资料,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目  录

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发布于 2025-01-03 19:51:37
收藏
分享
海报
3
上一篇:小胡精选|| 城乡融合机制/框架图 下一篇:中国镇域经济格局如何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