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构建新方法——以海南为例

导  读

文章根据复杂经济思想构建了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即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及海洋相关产业与政策在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中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具有典型的复杂经济生态系统特征,海洋产业发展要与海南自贸港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融和共生,创造海洋经济新价值;海洋经济发展要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同,在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促进形成以人为本的海洋生态文化;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可进一步转化为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应重视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本文引用信息

高一兰,黄晓野.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构建新方法——以海南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4,37(6):48-58.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章节目录

CONTENTS

0 引言


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体系

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方法

结论和建议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海洋经济建设作为海洋强国的基石和主导方向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海南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经济在省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称“12号文”)指出,海南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要深度融入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6月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对涉海、深海等海洋及相关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2021年6月印发的《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优化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同、竞争力较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要求。城市层面,海口市2023年3月印发实施《海口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产业地图》,这是全国15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中率先出台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也是海南省首个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总体看,海南已从国家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维度完成了海洋产业发展系统架构,进一步明确了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和发展方向。
学术界在我国海洋经济研究方面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韩增林等系统总结了1983—2014年海洋产业研究的总体特征,同时指出国内海洋产业研究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理论体系,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同时,随着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关研究开始重视将海洋产业发展放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统一框架下进行考虑。海洋生态系统有生物学和经济学双重意义,为促进海洋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评估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与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至关重要,由此,“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应运而出,它是指“由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经济系统与海洋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特殊复合系统”。在有关研究中,学者们开始使用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方法研究海洋产业发展问题,比如从“产业—环境—社会”“压力—状态—响应”等维度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测度指标或模型;从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构建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等。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评估海洋产业发展相关指标(如海洋产业规模、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或者从这些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海洋经济的脆弱性,缺少将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作为有机整体来反映海洋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学术界对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不多,散见于我国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总体研究文献中。近期的研究表明,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看,海南是中增长质量地区(同类地区还有福建、浙江、辽宁、江苏、河北),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占比为68.5%,海洋产业集聚优势、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稳居全国第一。但海洋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经济分布不合理、科技教育水平不足是制约海南海洋产业发展的短板。海南应加快陆海统筹,以海洋“蓝色经济”为核心,以“科研引导、新兴支撑、传统提升、服务辐射”四轮驱动为支撑,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提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资源探测与海洋能源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等新兴海洋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形成“山海互动、蓝绿互补、陆海统筹”的新发展局面。有学者构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对2014年主要海洋产业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可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有关研究的结论。
从已有研究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目标要求看,海洋经济是海南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区,为海洋强国提供产业基础和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占海南省GDP的比重由26.9%上升到27.8%;2035年的愿景目标是海洋生产总值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左右。还需认识到,海南的经济结构以旅游业为主导、以第三产业为主,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0.8∶19.2∶60.0。而海洋产业是与其他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十三五”期末,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占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7.6%;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信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尚在起步发展过程中。海南开发南海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巨大,是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
自由贸易港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将为海洋产业发展吸引一批高端海洋经济领域发展创新要素。在此背景下,如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学构建海洋经济生态体系,理清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脉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海南自贸港的最大特色之一在于制度集成创新,并在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将海洋及相关产业、政策放在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考虑。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概念,这是在海南自贸港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将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及相关海洋政策一体化考虑、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系统。通过构建符合以上要求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本文进一步提出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体系



1.1 相关研究与分析框架
对海洋产业的识别和界定是海洋经济研究的关键。我国海洋经济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脉络很大程度上随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变动而调整,基础理论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产业组织、海洋产业布局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在相关研究领域,一些关于海洋产业经济效率和贡献度的研究均从三次产业维度进行讨论,但未涉及海洋产业的具体分类。有学者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对广义海洋经济的定义和自然资源部印发的《自然资源标准体系》(2022年)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标准体系,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标准的目标和工作方向进行了讨论。在实证研究方面,有学者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以山东为例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海洋渔业、海洋发电业是山东省既有技术优势又有规模优势的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运输业是该省在单一维度上具有优势的产业。
与其他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定位不同,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既具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特性,又兼具海南自由贸易港面向国家战略的特殊目标定位,因此从海洋产业理论方法和实证工具上应充分考虑基于经济发展高级状态下的指标体系维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政策目标的产业优选。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海洋经济被定义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从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上,将海洋经济分为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经济支持层、海洋经济外围层,分别与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相对应。其中,海洋主要产业(核心层)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支持层)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海洋相关产业(外围层)包括海洋农林业、涉海设备制造业、海洋新材料制造业等。在产业分类层面则将海洋经济划分为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海洋上游产业、海洋下游产业等5个产业类别,下分28个产业大类、121个产业中类、362个产业小类。由此可见,海洋经济体系是复杂的经济系统,海洋产业是复杂适应性大系统的核心,是整体系统在中观层面上的研究范畴。
当前,海南正全力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海南产业关联度极强的产业之一,是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12号文”明确提出海南要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形成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高起点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推进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海底矿物商业化开采,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等新兴产业,支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中进一步细化海南现代产业体系中海洋经济的发展定位,提出旅游业发展要“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现代服务业要“完善海洋服务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海洋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工程咨询、涉海金融、涉海商务等,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服务体系”;高新技术产业要“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培育深海深空产业”等。鉴于此,本文借鉴《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的分类方法,结合海南自贸港产业建设实际情况,在海洋经济生态系统中,将海洋经济核心层界定为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主要海洋产业;将海洋经济支持层界定为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和政策;将海洋经济外围层界定为支持海洋生态发展的相关产业和政策。
1.2 海洋产业区域布局与结构体系
《海南省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对海洋经济系统进行了阐释。从理念维度看,海洋经济发展立足新发展理念,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以海南“深远海”为优势和特色,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拓展海南经济发展蓝色空间,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建成辐射能力强大的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在海洋经济区域合作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从整体系统看,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经济支持层、海洋经济外围层,海洋经济高质量应当是三个子系统的协同高质量发展。从《海南省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看,要构建“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深海拓展、岛礁保护”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可理解为海洋经济核心层是“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海洋经济支持层是“深海拓展”,海洋经济外围层是“岛礁保护”。从层级维度看,海南海洋经济要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思路进行产业布局,主要目标包括形成陆海资源与产业分工协调互动;构建生态型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制度集成创新,加强南海维权和开发服务保障能力;突出“深海”优势,培育具有海南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构建区域性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等。这些国家和地方战略层面的方案和规划为海南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宏观上的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布局(表1)和中观上的海洋产业发展策略两个维度对海南海洋经济系统进行了体系化设计(表2)。
上文的表1、表2描绘了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构成。概括而言,海洋经济是一个复杂经济系统,从产业策略看,海洋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度关联;从区域策略看,海洋产业与各市县主导的如海口现代服务业、三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洋浦临港工业、琼海美丽乡村和文化等产业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特征。然而,从资源配置上看,尚存在不完全匹配现象。如在产业结构上,海洋信息产业集中在海口市、陵水黎族自治县,在区位上分属海南北部、南部,但在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布局中又定位于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中国热带滨海养生基地和海洋休闲度假区旅游胜地;再如东方市在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布局中定位于打造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和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新材料基地,但在产业结构上主导产业又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多个类型。同时,由于海南的海洋产业是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靠单一的产业政策或对海洋产业发展单向度的投入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促进海洋产业发展作用有限,需要在海洋经济各层级上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产业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格局,成为海南自贸港特色的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2 海洋经济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方法



2.1 基于复杂经济思想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
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认为,经济建构在技术之上,表现为一系列活动、行为、商品和服务流以技术为中介或被技术所覆盖的集合,创造出了经济结构,决策、活动、商品流和服务流都发生在这个结构中,被我们称之为经济。因此,经济不断地从技术中创造自己,并决定哪些新技术将进入,这意味着经济结构经由技术而创造,同时也调节着新技术的创造。技术进化驱动了经济进化,新技术进入一个经济体后不仅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使经济变得更有生产力。进一步从新技术进入经济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动态过程看,基于约瑟夫·熊彼特的“工业突变”“打破了均衡”的经济不断自我创造和引发连锁性的不断变化类似生物进化的特征,布莱恩·阿瑟指出,复杂性进化的途径一是在共生即进化的系统中通过“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在某些情况下,新物种可以提供进一步的生态位,从而使得更多的新物种得以涌现,导致物种总数稳定地以螺旋向上的形态增加;二是在单系统中,复杂性可以通过结构性的增加而增加,系统内部子系统或子功能或子组分的数量不断地稳定增加,以便突破系统性能限制或者增强其运行范围,或者用于处理异常情况;三是通过“捕获软件”机制的增加而突然增加,系统捕获更简单的元素,并学会将它们编写为“软件”,以便用它们来实现自身的目的。以上构成了经济复杂性的进化机制,即协同进化多样性的增加、结构深化和“捕获软件”。
鉴于此,我们借鉴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思想,即经济是适应自身生产方式(即技术)进行调整的生态系统,社会通过生产方式和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适应技术的“进化”,经济则是技术进化过程中满足一系列需求的结果。因此,海南海洋经济可视为适应海南自贸港生态系统进行生产方式调整的子系统,海洋产业则是这一子系统在技术进化过程中满足生产、分配、消费等一系列需求的结果。对海南海洋经济和相关海洋产业开展的研究须在海南自贸港整体经济发展的框架内进行讨论。海南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符合海南自贸港国家战略定位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海洋经济发展兼具布莱恩·阿瑟所称的“涌现秩序”和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主张的产业政策双重特征。海洋经济发展将经由“技术”进入不断进化产生新的结构体系,同时还需甄别出在海南自贸港发展战略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加以政策支持,形成区别于一般形态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其次,扩展布莱恩·阿瑟的思想,基于本文讨论的海洋经济范畴,“技术”可替代为“政策”,即将海南自贸港政策本身视为一系列生产方式(技术)的组合。最后,可以对广义的海南海洋经济进行新的定义,即“海南海洋经济以海南自贸港政策为支持,表现为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活动、行为、产品和服务流被政策所覆盖的集合,创造出的海洋经济结构、策略、活动、产品流和服务流都发生在这个结构之中”。这类似于戴维·伊斯顿构建的“政治系统的流动模式”,海洋经济系统建构过程是持续不断且相互关联的一连串行为,形成政策与社会、产业发展相关活动的闭环,并通过活动对政策效果形成反馈。
需要认识到,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海南需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要把构建新的发展体系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协调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在此基础上,需将海洋产业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链接、嵌入海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并协同发展。即以海洋经济新定义重新构建动态、相关联、可进化的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促进海洋产业与海南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海洋产业链与自贸港产业链共生发展,海洋经济嵌入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以形成海南自贸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先满足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约束条件,向海洋经济生态系统聚集产品流、服务流要素,成为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高水平开放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图1描绘了基于布莱恩·阿瑟复杂经济思想的海南自贸港经济生态系统。

2.2 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

根据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及“12号文”等海南自贸港相关政策文件,本文对图1所示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做进一步说明。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处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特定环境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间虚线部分解释了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即海洋产业结构体系的构成和运动,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即由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经济支持层、海洋经济外围层构成海洋经济相关活动、策略的主体。在海洋产业相关产品流、服务流在内部进行要素配置过程中,海南自贸港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为海洋经济提供协同、驱动或创新资源支持,形成海洋产业与自贸港开放经济系统融合共生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海洋经济支持层为核心层,提供海洋经济活动向深海拓展的产业及相关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外围层为核心层,提供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空间”的生态保障。
图1的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将前文表1和表2集中呈现在中间的虚线部分。海洋经济核心层由在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是海洋经济生态体系的主体,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航运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五类海洋传统产业,以及海洋信息产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深海高端仪器装备关键零部件与新材料研发制造业五类海洋新兴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五+五”产业布局。同时,按照海南自贸港产业“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总体思路,十大产业各有核心发展区域及相应的分区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在表1和表2中分别呈现。以传统产业里的海洋旅游业为例,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和岛屿经济决定了海洋旅游业在海南的东、西、南、北部各有核心区域,即表2所示的东部在琼海、万宁,西部在儋州、昌江、东方,南部在三亚、陵水、乐东,北部在海口;同时又在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布局中有各自不同聚焦发展的产业目标定位,即表1所示的北部是现代服务业增长极,南部是海洋旅游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西翼是西部临港临海绿色工业发展带,东翼是东部高质量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带。因此,海洋旅游业既要根据政策支持方向(如表2所示)聚焦各个核心区域的发展产业,也要按照所处的东、西、南、北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合力(如表1所示)。
海洋经济支持层主要由海南自贸港相关深海拓展政策支持构成,是海洋经济生态体系中海洋产业的延伸,主要包括深海领域的产业平台建设和深海活动,如建设深海空间站、深远海综合试验场,开展深海科考、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等活动;深海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如推进深海工程装备制造,发展深海养殖、深海油气、深层海水开发利用等;深海领域的国内、国际区域合作,如深海产业发展、深海科学探索等;海洋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警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海洋经济外围层主要由海南自贸港相关岛礁保护政策支持构成,是海洋经济生态体系中海洋生态的延伸,主要包括岛礁资源调查和生态保护、南海岛礁民事服务设施与功能、岛礁基础设施建设、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适度发展远海产业和海岛游等。这些政策和相关措施呈现在表1的后两列。
同时,海南自贸港产业链、供应链将海洋经济核心层的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支持层的深海拓展政策相连接。作为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以投入、产出为纽带,核心层上“五+五”海洋产业之间及与自贸港其他产业如旅游业、金融业、信息和技术服务业、农林业、生物制药业、油气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园区。如位于三亚的崖州湾科技城,其目标定位就是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繁硅谷”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聚集地。海南自贸港生态链、价值链将海洋经济核心层的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外围层的岛礁保护政策相连接,这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遵循,即在生态保护中发展海洋经济,创造海洋经济的生态新价值。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12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表率”的重要体现。

2.3 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

图1中两侧的条件部分和嵌入部分用来说明海南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左侧呈现的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环境,主要影响因素来自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的愿景、目标、战略、举措等一揽子政策和制度集成输入,同时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还包括中性的如国家内部及国际社会、文化、经济、人口系统等总体环境因素;右侧呈现的是海洋经济发展嵌入的环境,即海南自贸港服务面向的领域和区域,主要包括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海洋强国战略及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环境进行资源配置和效率等维度上的信息反馈。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生态系统的总体环境。




结论和建议



海南作为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以及全国第一个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由贸易港核心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海南自贸港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建设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使得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更具有典型的复杂经济生态系统特征,通过海南自贸港政策支持、制度集成创新及区位优势等系列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海南自贸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形成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与自贸港相关产业和政策相互融合促进的生态系统。自贸港有关方案、规划从海洋产业体系和分类产业发展维度构建了海洋经济“一张蓝图”。但从理论研究和在此基础上对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讨论和相关政策建议还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借鉴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思想重新定义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将之视为具有自贸港高度开放特征,符合自贸港国家战略定位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与海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产品和服务流被政策所覆盖的集合。因此,海南海洋产业发展需要与海南自贸港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融合共生,单向度的产业策略或产业活动组织形式不能满足海南自贸港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集成优势。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在制度集成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3年8月,累计推出15批134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8项向全国推广,但在海洋经济领域尚未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国内如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2022年年底已在海洋经济领域推出海域使用权“进场交易”新模式等3项改革试点经验,创新“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引导资本精准服务海洋经济等7项最佳实践案例在山东全省推广。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可借鉴已有经验和其他自由贸易区(港)的成功案例,探索创新具有自贸港优势和特色的制度,进一步激发政策、技术、产品流、服务流各链条上要素的自由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海南自贸港经验。
第二,拓展海洋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探索“海洋+”的多领域、多产业耦合共生发展模式。从深圳等海洋城市发展经验看,海洋经济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交叉,产生了大量新兴、垂直的“海洋+”行业,成为海洋经济体系中创新程度最高、创新产品最为丰富的领域。海南“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海洋经济发展策略必须紧密依托自贸港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海洋资源附加值,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化、高端化发展,如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与陆基地苗种培育、海水养殖、海洋休闲产业集聚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油气、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集群。
第三,海洋经济发展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建立“跨界”协同治理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做好海岸带海陆不同地域系统开发保护功能的协调统筹,开展重大项目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海洋经济体系。推动海洋生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增强现代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构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海洋生态体系。在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各个层级上还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海洋生态文明,通过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沿海人口经济的聚集能力、影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海和谐共生,优先满足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高一兰(1982—),女,辽宁省凌源市人,三亚学院副校长,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2023年9月起赴上海外国语大学挂职交流,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海洋经济研究。

设计、一审 | 吕睿     二审 | 吴桐

三审 | 孙君

发布于 2024-07-17 15:00:25
收藏
分享
海报
14
上一篇:人民日报:踏遍群山 为国找矿 下一篇:美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同盟构建战略研究 ——基于“友岸外包”视角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