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流域碳循环监测及增汇评价指南》(文末附阅读链接)




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起草人:曹建华、黄芬、白晓永、岳跃民、杨慧、张春来、肖琼、孙平安、于奭、王培、康志强、张连凯、章程、朱同彬、何师意、张强、李建鸿、刘文。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编制背景



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减碳总量大、时间紧等严峻挑战。岩溶碳汇因其碳汇通量大、速率快及可通过人工干预增汇而备受关注。岩溶碳汇的本底调查和开发利用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规范指导我国岩溶流域碳循环监测及增汇评价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基础上,牵头制定了《岩溶流域碳循环监测及增汇评价指南》(GB/T 43932-2024)。






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全国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监测和固碳增汇技术的目标任务、监测内容、工作流程、精度要求、工作量定额、碳汇通量计算及固碳增汇技术的实施和效果评价等,为国家增加碳汇和缓解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点

1. 强调分区分类。在我国岩溶地区,由于碳酸盐岩类型和溶蚀作用动力条件的差异,岩溶地貌类型、地表与地下双层岩溶系统的结构因地而异,不同级别流域的碳循环过程和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为准确计算岩溶碳汇,本文件对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和流域级别进行了合理分类。

2.提出了人工增汇的对比试验和计量方法,指导开展土壤改良、石漠化治理和植树造林等人工固碳增汇技术研究,将大大提高岩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岩溶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原则提供大量的实例和数据。






发布意义

本文件是全国首个岩溶碳循环监测与增汇评价指南,满足了国家对岩溶碳汇开发利用途径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岩溶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的前进步伐。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阅读文档


岩溶流域碳循环监测及增汇评价指南
扫描图片二维码即可阅读文档


(或复制下方网址在浏览器打开阅读文档)

▼▼▼

《岩溶流域碳循环监测及增汇评价指南》原文阅读:

https://std.cgs.gov.cn/content/7239146523219464192


(注:本标准只支持在线阅读,无下载权限)


总 编:李   剑

监 制:冯艳芳 

主 编:黄   芬

责 编:熊银洪    解雅麟

来 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文/图:刘   烜


END



发布于 2025-03-11 11:17:06
收藏
分享
海报
66
上一篇:关于开展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特大城市医康养结合空间组织模式与规划策略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

    微信号: 后台设置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添加微信
    复制成功
    微信号: 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