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编者按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随后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然保护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位置。中国已开始逐步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保护空缺与越位、生态保护与原住民生计的冲突、存在大量生产经营活动等遗留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导致生态保护和地区发展矛盾突出,科学有序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仍有待探索。为响应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自然保护地研究成为近些年学界关注的热点。部分学者虽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既有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文献年份或主题涵盖不全、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国家战略和发展需求的考量、对自然保护地前沿科学问题的深入阐述不足。

基于此,东南大学徐菲菲教授团队在《自然资源学报》2023年第4期发表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一文。该文通过对中国19982021年的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文献内容分析,探究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主题的变化过程与研究特征,揭示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该文研究发现:(1)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8年)、多元拓展阶段(20092018年)、深化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2)国内研究总体循着“自然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体系建设—多元治理”方向不断深入并拓展,研究主题集中在体制建设、空间分布和管控、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发展、游憩利用五个方面,此外,各主题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演进趋势;(3)基于各主题的研究现状及新时代背景,提出自然保护地研究框架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背景下的体制建设深化研究、自然保护地“自然—人类—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研究、自然保护地与社区良性互动发展研究、自然保护地游憩开发与管理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的科学问题。希望该文的探索能为推动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深化和学术创新、促进自然保护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简历


图片

徐菲菲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规划与管理、旅游地理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内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SSCI 和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任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亚太旅游学会、休闲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Tourism Review》(SSCI)副主编,《自然保护地》《旅游科学》编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发布于 2024-12-31 20:14:38
收藏
分享
海报
24
上一篇: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生成的理论建构:基于“技术—制度—主体”框架 下一篇:自然资源知识100问!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