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滑坡与堰塞湖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滑坡与堰塞湖研究进展》由殷志强、魏刚等人撰写。文章鉴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滑坡灾害防治的紧迫性,以及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及堰塞湖问题的突出性展开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近 20 年研究成果与已有文献,系统归纳了该地区滑坡与堰塞湖多方面研究进展,提出了后续关键科学问题,对揭示地质历史时期滑坡和堰塞湖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滑坡时空展布规律

  • 空间分布:黄河上游寺沟峡 - 拉干峡段发育 508 处滑坡,巨型、特大型滑坡多集中于群科 - 尖扎盆地,空间形态多样,堆积体长、宽呈两极化,以深层滑坡为主,滑体平均高程在 2000 - 2800m,坡度 15° - 20°,巨型滑坡前缘高程与阶地密切相关,多在 2000 - 2200m。

  • 时间分布:末次冰期以来古滑坡有 5 个主要发育期次,分别为 53 - 49ka、33 - 24ka、10 - 8ka、5 - 3.5ka 和 20 世纪 40 年代,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温暖湿润期和快速转型期更易发育。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图1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地区滑坡空间展布图

图2 黄河上游河流阶地与巨型滑坡前缘高程分布关系图 $T_{1}-T_{9}$ 为河流阶地级数)

古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

  • 因素类型: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致地貌格局改变、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影响,还与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人类活动有关,可分为地震触发型、降水诱发型、水库浸润型滑坡,农田灌溉等不合理人类活动也可引发小型现代滑坡。

  • 因素识别:提出 “干滑坡”(地震型,堆积体混杂松散、无完整滑面)和 “湿滑坡”(降水型,地貌呈褶皱台阶状、滑面完整)概念,可依此鉴别古滑坡成因,确定了黄河上游 21 处古滑坡主控因素。

图4 戈龙布晚期滑坡堰塞坝残留体(a)和上游湖相沉积剖面(b)

图5 戈龙布晚期滑坡堰塞坝上下游沉积剖面对比图

图6 锁子滑坡全貌(a)和次级解体滑坡图(b)


古滑坡堰塞湖发育特征及溃决效应

  • 戈龙布滑坡:位于积石峡峡谷区,分两期发生,晚期堰塞体坝体长 1.25km 等,岩性为砂砾岩且稳定,上游湖相黏土纹泥层厚 34m 等,关于其溃决对下游喇家遗址影响有争议,主流认为无因果关系,堰塞湖改变了上下游河谷地貌,上游形成宜居场所。

  • 锁子滑坡:位于群科 - 尖扎盆地黄河干流,残留体规模大,堵塞黄河后堰塞体长约 7.09km 等,其湖相沉积物分布广,面积 212.5km²,推测发生时间早,其堰塞湖续存使夏藏滩滑坡因水位波动诱发滑动。

图7 锁子滑坡堰塞坝上下游沉积剖面对比图

图8 尖扎盆地锁子滑坡堰塞湖范围与盆地内特大型巨型滑坡分布图


黄河上游滑坡研究应关注的科学问题

  • 气候变化影响:需深入研究青藏高原腹地温度和降雨对滑坡演化的贡献,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冰川融水增加可能是巨型滑坡重要诱发条件。

  • 阶地与堰塞湖关系:要理清滑坡堰塞湖堆积台地与黄河河流阶地叠置关系,二者在结构和区域发育规律上有明显差异。

  • 断裂地震诱发机制:查明活动断裂带分布等特征,分析其对巨型滑坡触发的内动力地质过程,如积石山断裂带与区内巨型滑坡的关联。

  • 古堰塞湖连锁效应:探究黄河上游积石峡到贵德盆地古堰塞湖溃决是否引发中下游大洪水,其湖相层多在距今 4000 年左右发育且可能与喇家遗址毁灭有关。


研究结论

  • 明确黄河上游滑坡 5 个主要发育时间段及多期次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 提出的 “干、湿滑坡” 概念有助于识别古滑坡主控因素。

  • 查清古滑坡堰塞湖发育及溃决效应,如戈龙布和锁子滑坡堰塞湖案例。

  • 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气候、断层、地震等对滑坡的制约及阶地与堰塞湖关系。



发布于 2025-01-06 08:05:31
收藏
分享
海报
16
上一篇: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的时空特征及多情景模拟:支持土地可持续管理和生态规划的启示 下一篇:重大突破!青藏高原新发现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