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核算及分析

导  读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按照国家正式颁布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及联合国SEEA-EEA推荐的生态产值核算方法,对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进行了核算,并与第八、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碳汇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碳汇量呈增长态势,碳储量年均增长3.58%,碳汇量年均增长14.95%。在价值核算上,2013年我国森林碳储量价值为8044.24亿元,2018年为8824.20亿元,年均增长1.87%。2013年、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量分别为142.23亿元和272.06亿元,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约占林业总产值的0.34%。按相关研究提供的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2018年森林碳汇生产总值为141.47亿元~152.35亿元,约占2018年我国GDP总量的0.015%~0.017%。研究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呈下降态势,但森林碳储量、碳汇实物量呈增长态势。研究认为,建立统一的GEP核算标准体系、减小森林生态系统的中间消耗、提高森林资源的产出效率和森林资源的生产力、加强相关数据的统计监测和基础研究等是未来GEP核算的努力方向。

本文引用信息

张颖,张子璇.中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核算及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3,36(8):28-34.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章节目录

CONTENTS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数据来源、核算时间范围及方法

3 核算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即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出的,GEP核算体系是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统计方法。建立GEP核算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套能够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主要核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用以衡量生态系统对人类贡献大小的指标体系。GEP核算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我国仍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并且在国家层面颁布了《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浙江省、贵州省,以及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黄山市等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标准、规范等,推动了我国GEP核算工作的发展。本文根据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与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等,按照国家颁布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联合国SEEA-EEA推荐的生态产值核算方法对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并开展比较分析,以期修订完善有关指标,更好地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接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学者们开始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展开研究。1993年,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建立,标志着生态环境价值核算研究进入新的阶段。1997年,Costanza等研究了全球生态系统,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供给、调节、支持、文化服务四类,这些服务对人类生产活动和生存、发展等发挥着不同的作用。Costanza的理论为之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

我国的有关学者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2013年,欧阳志云等率先提出GEP核算的概念和方法,在他们的研究中,GEP被定义为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的总和,并认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量可通过价格核算得出价值量,GEP一般要从功能量和价值量两方面进行核算。当前,我国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相关研究中把GEP作为主要指标。2021年3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正式将GEP纳入最新的环境经济核算系统——生态系统核算框架(SEEA-EA)中,将GEP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资产价值核算指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50目标评估指标。近年来,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浙江省丽水市、四川省、秦岭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试点试验工作。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试行)》),明确了生态产品主要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类,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即生态产品,主要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等提供的且被使用的货物与服务的贡献。《规范(试行)》把GEP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所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全部生态产品价值总和,即生态产品总值。在地区、流域和不同生态系统GEP核算上,欧阳志云等、杨渺等、张籍等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性构建相应的核算体系,分别对我国贵州省、四川省、雅鲁藏布江等不同地区、流域进行了GEP核算分析。马国霞等、林育青等分别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进行了GEP核算研究。另外,2013年金丹等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在将生态系统服务总值分为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以能值—货币价值为计量单位,开展了基于能值和GEP的徐州市生态文明核算方法研究,部分核算方法有一定参考意义。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森林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还提供了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学界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逐渐增多,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赵同谦等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四大类,并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副产品等十项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余新晓等借助于森林生态系统多个定位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体价值进行估算,发现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对生态系统价值的贡献最大。王兵等根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估算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并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分布。由于研究的侧重点和使用的核算指标体系不同、核算方法不统一,导致核算结果有较大差异。

从我国GEP核算起源和GEP核算发展来看,目前虽然已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范等,但仍处在GEP核算初期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争议,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GEP核算标准指标体系和方法,在相关核算中没有扣除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生态系统调节和文化服务(如碳汇价格和一些参数的选取等)随意性较大,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核算结果往往夸大了生态系统的贡献。另外,对GEP核算的理论、机理等研究不足,基础研究较弱,与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结合较少。目前,对GEP核算的基础数据不足,且缺乏常态化统计、监测数据和体系,难以反映一定时间段内区域生态系统的价值变化等。GEP核算工作涉及多学科领域,未来应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理论方法研究,强化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并将GEP核算所需指标和参数纳入常态化生态监测体系,加快核算工作的实际应用等。因此,完善我国GEP核算目前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2 数据来源、核算时间范围及方法


本文关于森林碳汇生产总值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2)》及相关研究报告。其中,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林业产值等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森林年均增加、年均消耗(减少)的面积、蓄积数据,我国GDP、营林投资、地区碳排放量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等。另外,在研究数据收集中,如森林碳汇交易量、GEP核算等一些基础数据等主要来源于有关研究报告。

本文选择的核算的时间范围为2013—2019年,主要为第八次、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期初年份界定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时间(2009—2013年)的最后一年(2013年),期末年份界定为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时间(2014—2018年)的最后一年(2018年),核算和比较分析两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森林碳汇的实物量、价值量。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GEP核算的方法。按照《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GEP核算方法为:

image.png

式(1)~式(4)中:GEP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EMV 为生态系统物质产品价值;ERV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ECV 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EM为第i类生态系统物质产品实物量;PMi为第i类生态系统物质产品的价格;ER为第j类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实物量;PR为第j类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价格;EC为第k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实物量;PC为第k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产品的价格。

3 核算结果分析


3.1 实物量核算

碳汇实物量核算主要包括林木、林下植被和林地碳汇量。对于林下植被和林地碳汇量来说,两者在一年内的变化相对较小,故不考虑林下植被和林地碳汇量,主要核算林木碳汇量。碳汇实物量核算一般采用蓄积量转换法,计算公式采用李顺龙的核算公式,即:

图片            (5)

式中,C为林木碳汇量,单位为t;V为林木蓄积量,单位为m3δ为林木蓄积换算成生物量蓄积的系数,也称生物量扩大系数,一般取1.90;ρ为将林木生物量蓄积转换成生物干质量的系数,即容积密度,一般取0.45~0.50,单位为t/m3,本文取0.5t/m3γ为将生物干质量转换成固碳量的系数,即含碳率,一般取0.5。基于第八次、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和式(5),对我国2013年、2018年森林碳储量、碳汇量进行核算,结果如表1所示。

图片

从表1能够看出,我国森林碳储量在2013年至2018年之间有所增加。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76.35亿t,2018年增加至87.9亿t,年均增长3.58%。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我国林木蓄积年均净生长量为2.83亿m3,年森林碳汇增加量为1.35亿t;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林木蓄积年均净生长量为5.70亿m3,年森林碳汇增加量为2.71亿t,碳汇量年均增加14.95%(图1)。

图片

图1 2013年与2018年中国森林碳储量对比
从森林碳储量、碳汇实物量核算结果也可以看出,核算期间,森林总碳储量、天然林、人工林的碳储量都是增加的。其中森林总碳储量年均增加3.58%,人工林碳储量年均增加8.84%,天然林碳储量年均增加2.68%,人工林碳储量增速高于天然林。在森林碳汇量增长上,人工林碳汇量比天然林碳汇量增速快,这主要是由我国人工林蓄积持续增加引起的。另外,根据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监测数据,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达170.02亿t,总碳储量达84.27亿t;在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达188.02亿t,总碳储量达91.86亿t。这些监测数据与本文核算结果非常接近,监测结果与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碳储量核算结果相比,准确率为90.60%;与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碳储量核算结果相比,准确率为95.69%,说明核算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反映我国森林碳汇服务能力在该阶段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3.2 价值量核算

根据张颖等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森林碳汇最优价格为10.11~15.17美元/t。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2013年、2018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分别为6.9451和6.6174。按照此价格的上限计算,2013年森林碳汇的价格为105.36元/t,2018年森林碳汇的价格为100.39元/t。由此对2013年、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的价值进行核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图片

从表2的核算结果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森林碳储量价值为8044.24亿元,2018年为8824.20亿元,年均增长1.87%,这和碳储量的实物量及价格变化有关。在森林碳储量价值变化中,人工林碳储量价值和天然林碳储量价值都是增长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78%和2.05%。天然林碳储量价值平均增速高于人工林碳储量价值平均增速。

另外,基于2013年和2018年森林碳汇实物量的核算数据,对2013年、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分别为142.23亿元和272.06亿元,碳汇价值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碳汇实物量和价格的变化。实际上,2013年、2018年我国林业总产值分别为44600亿元和80751亿元,计算得到的2013年、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分别占当期林业总产值的0.32%和0.34%左右,说明森林碳汇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是增加的。

3.3 碳汇生产总值核算

森林碳汇也属于生态产品。因此,按照联合国在SEEA-EEA中推荐的生态总产值核算方法,把森林资源当成生态系统,在森林碳汇生产总值核算中,要扣除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中间消耗,森林支持服务就属于部分中间消耗。另外,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整个林业生产过程既包括第一产业,也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森林碳汇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扣除劳动和资本等的投入,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中间消耗部分。投入产出分析为中间消耗部分的计算提供了便利。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分析反映不同产业间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尤其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中间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aij=Xij / Xj                                                           (6)

Bij=aijbi1a1jbi2a2j+……+bijaij+……+bipapj          (7)

式(6)、式(7)中:aij为直接消耗系数,指生产单位 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Xij为生产第 产品的部门消耗第i产品的数量;Xj为生产第 产品的部门的总产出;Bij为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单位 产品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bipapj为第 产品对第 产品的第 轮间接消耗。
根据何喜军的研究,1992—2005年北京林业(主要是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在0.44~0.48之间,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目前林业行业的投入产出和中间消耗情况。因此,参考这一研究成果核算的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为141.47亿元~152.35亿元。2013—2018年,按照森林碳汇生产总值下限计算的森林碳汇生态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速,也反映了我国森林碳汇对经济发展的真正贡献。实际上,根据张颖等的研究,2013—2018年,森林碳汇的eaGDP(environment adjusted GDP)增长速度为9.17%,超过了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9.16%),但我国森林碳汇对GDP的影响大约在0.002%~0.004%之间,本次核算的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2018年我国GDP总量(91.93万亿元)的0.015%~0.017%。因此,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的核算结果不仅反映了森林碳汇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气候变化、提升人居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正效益,也反映了我国森林碳汇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而且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2018年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也充分说明了森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讨论


4.1 森林碳汇生产的中间消耗较大,本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既可以是温室气体的储藏库和吸收源,又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相关研究表明,森林碳汇生产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44~0.48,即表明生产1单位森林碳汇,需要消耗本部门和其他部门0.44~0.48单位的物质,而最终产出约为0.52~0.56。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碳汇生产的中间消耗较大,对其他部门的基础作用明显,但森林碳汇本身对本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需要减小中间消耗,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提升森林生产力和产出效率,这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十分重要。

4.2 要提高森林碳汇的产出效益

由于在森林碳汇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较大,因此要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技术进步等提升森林碳汇的产出效益。一方面,从森林碳汇实物量产出上提升森林净生产力,进而提高森林的碳汇量;另一方面,提高森林碳汇价格,建立健全我国森林碳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碳汇市场交易机制等,确保碳市场交易的健康发展。另外,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剔除了森林碳汇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内容,比较接近森林碳汇生产的实际投入产出情况,这也是对提高森林碳汇产出效益的一种探索。未来应开展我国森林碳汇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碳汇产出效益。

4.3 提高森林资源的主体生产力是提高碳汇的根本

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人类生存的三类产品。森林碳汇生产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它以资源为主体,需要必要的投入。因此,提高森林资源主体的生产力是提高森林碳汇的根本。研究表明,森林每增加1m3蓄积量,需平均吸收1.83t的二氧化碳、释放1.62t的氧气。因此,提高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提升森林资源的主体生产力是根本。

5 结论


通过核算我国2013年、2018年的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对比联合国SEEA-EEA中的GEP核算内容可以看出:

(1)2013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当年全国GDP总值(59.3万亿元)的1.36%,2018年占当年全国GDP总值(91.93万亿元)的0.96%,2013—2018年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在GDP中的占比是下降的。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的实物总量持续上升,从2013年的76.35亿t增至2018年的87.90亿t,增加了11.55亿t。研究结果也说明,我国森林碳汇对GDP的贡献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说明森林碳汇对气候变化有正向影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2)在森林碳汇的存量核算中,2013年、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价值分别为8044.24亿元和8824.20亿元。2013—2018年,森林碳储量价值增长了779.96亿元,年均增长1.87%,低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速(8.71%)。说明我国森林碳储量总量无论是实物量还是价值量都是增加的,但增幅小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我国提供的服务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碳汇产品在增加,但增长潜力仍有待挖掘。

(3)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生长量较消耗量更高,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能够看出,我国森林面积由第七次清查时的1.95亿hm2增加到第八次清查时的2.08亿hm2,净增122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第七次清查时的20.36%提高到第八次清查时的21.63%,提高1.27%;森林蓄积由第七次清查时的137.21亿m3增加到第八次清查时的151.37亿m3,净增14.16亿m3。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也能够看出,我国森林资源生长量较消耗量更高。由森林碳汇生产总值的核算结果能够看出,我国森林碳汇生产的中间消耗较大,对其他部门的基础作用明显,森林碳汇生产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44~0.48,因而也反映出降低森林碳汇生产中间消耗、提高森林碳汇产出效率、提升森林资源生产力水平是今后森林碳汇管理应注意的重要内容。

(4)从森林碳汇生产总值核算结果能够看出,森林碳储量存量价值较森林碳汇流量价值更高。2013年,我国森林碳储量存量价值是碳汇流量价值的10.31倍,2018年达11.31倍,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近1倍。因此,从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和管理的角度看,我国森林碳汇流量利用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利用上,应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森林资源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森林碳汇水平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


作者信息


张颖(1964—),男,陕西省眉县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聘教授,农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与核算,区域经济学


发布于 2025-01-01 19:56:43
收藏
分享
海报
26
上一篇: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储备地建设路径探索 下一篇:“进出平衡”背景下广东省耕地恢复研究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